现代解析
《复过榆关登兔儿山作》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古体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内心的复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种既疲惫又期待的心情。
首先,诗的开头“马首遥看兔耳山,归程又复度榆关”描绘了诗人在马上远望兔耳山的情景,同时提到了又一次经过榆关的旅途。这里的“兔耳山”和“榆关”不仅是具体的地理标志,也象征着诗人旅途的艰辛和漫长。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旅途感受。
接下来,“蘼芜欲茁冰初泮,桃李未开春巳阑”一句,诗人用蘼芜和桃李的意象来描绘季节的变化。蘼芜是春天常见的植物,而桃李则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状态,暗示了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春巳阑”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诗人似乎在感叹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奈。
“扑扑黄沙欺黑帽,翩翩白日换朱颜”一句,诗人通过黄沙和白日的对比,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沙和日晒。黄沙扑打着诗人的黑帽,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自然的无情;而白日的翩翩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容颜的老去。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苦,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留连不尽东风意,客邸痴儿正望还”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东风的留恋和对归家的渴望。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而“客邸痴儿正望还”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期盼和思念。这里的“痴儿”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和季节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细腻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感受到旅途艰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