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锦树道院"的道教建筑,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写的是道院当年的盛况:皇帝下诏修建这座道院,开辟了青旸之地(青旸可能指阳光明媚的好地方),用"锦树"来命名殿堂,显得十分气派辉煌。"昌"字透露出当时殿宇崭新的繁荣景象。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现在的衰败:当年在这里吹奏铁笛的得道真人早已仙逝,鄂公(可能是修建者或重要人物)留下的碑文记载着这里的历史,让人不禁感叹世事变迁。最后"感沧桑"三个字,把这种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直接点明。
全诗用短短28个字,就完成了一个从修建盛况到荒凉现状的完整叙事,通过"铁笛真人"和"鄂公碑记"这些具体意象,让历史沧桑感变得可触可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道院今昔的客观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唏嘘,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