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

道人不出山,偃卧一茅屋。
独有南山云,时到檐前宿(以上同上书页三二四四)。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居道士的闲适生活,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道人不出山,偃卧一茅屋"直接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一位住在深山的道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偃卧"(躺着休息)这个词特别生动,表现出他无拘无束、悠闲自得的状态。

后两句"独有南山云,时到檐前宿"是诗中最妙的部分。诗人不说人去看云,而是说云主动来屋檐下"住宿",把白云写得像有灵性的朋友一样。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既表现了山居的清幽,又暗示了道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最少的文字(20个字)画出了一幅完整的山居图
2. "云来作客"的想象既新鲜又有趣
3. 通过描写外在景物,实际上表现了道士内心的宁静淡泊
4. 读起来轻松自然,却能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惬意

这种小诗就像一张写意水墨画,看似简单几笔,却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也跟着白云一起,暂时逃离了繁忙的都市生活。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