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

尽输金粟三千斛,换得琼枝数点秋。
定是月中嘉种失,却从世上异香浮。
石岩夜见呼猿摘,药臼晴敲伴兔秋。
十月天台谁得见?西风吹梦落山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桂子》描绘了桂花的美妙与珍贵,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神话色彩传递出对自然的赞美。以下是用通俗语言逐句解析:

1. “尽输金粟三千斛,换得琼枝数点秋”
- 诗人用夸张手法说:即使花光三千斛金灿灿的粮食(金粟比喻桂花),也只能换来几枝珍贵的桂花(琼枝)。
- 强调桂花稀有高贵,像秋天的珍宝,值得用一切去换取。

2. “定是月中嘉种失,却从世上异香浮”
- 诗人猜想:这桂花一定是月宫里仙树的种子遗落人间,才让凡间飘起非凡的香气。
- 借用“月宫桂树”的神话,赋予桂花仙气,凸显其香气独特超凡。

3. “石岩夜见呼猿摘,药臼晴敲伴兔秋”
- 夜晚山间的猿猴被召唤来采摘桂花(呼应神话中月宫玉兔捣药)。
- 晴天里,仿佛听见桂花像仙药一样被捣碎的声音,与秋景相伴。
- 通过动物和声音的想象,让画面活泼神秘,充满童话感。

4. “十月天台谁得见?西风吹梦落山头”
- 十月的天台山(传说中仙境)谁能有幸看到桂花盛景?
- 西风将这场桂花梦吹落到人间山头,留下余韵。
- 结尾虚实结合,桂花如一场短暂而梦幻的秋日盛宴。

全诗精髓
- 诗人将桂花比作仙界馈赠,用神话、自然声音和动物互动,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秋日画卷。
- 核心魅力在于:通过桂花这一小物,连接人间与仙境,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与珍惜,同时留下淡淡的怅惘(如“西风吹梦”)。
- 语言生动,比如“呼猿摘”“伴兔秋”,让静态的桂花有了动态的故事感,读来有趣又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