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柯敬仲画
昔者老可守陵州,守居北山吾故丘。
太守时来看山雨,每画纸背成沧洲。
老蒲松烟色过重,挥霍阴崖交剑矛。
百年离乱亡故物,敝箧江南谁复收。
新图筼筜枝叶脩,使我不乐思昔侯。
碧鸡祠前杜鹃叫,玉女井上丛篁幽。
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萦牵牛。
扬雄无家不归老,蟏蛸蟋蟀寒相求。
丹丘先生东海客,何以见我空山秋。
萧条破墨作清润,残质刊落精英留。
陂陁重复分细草,山石萦纡生乱流。
眉山学官莫厌冷,言归故乡非远游。
石田茅屋傥可得,万里欲上东吴舟。
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
太守时来看山雨,每画纸背成沧洲。
老蒲松烟色过重,挥霍阴崖交剑矛。
百年离乱亡故物,敝箧江南谁复收。
新图筼筜枝叶脩,使我不乐思昔侯。
碧鸡祠前杜鹃叫,玉女井上丛篁幽。
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萦牵牛。
扬雄无家不归老,蟏蛸蟋蟀寒相求。
丹丘先生东海客,何以见我空山秋。
萧条破墨作清润,残质刊落精英留。
陂陁重复分细草,山石萦纡生乱流。
眉山学官莫厌冷,言归故乡非远游。
石田茅屋傥可得,万里欲上东吴舟。
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为好友柯敬仲的画作所题,通过画作联想到故乡山水,表达了对故土和友人的深厚情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回忆画家柯敬仲(字敬仲)在四川陵州做官时,常以当地山水为题材作画。诗中"老可"是对柯敬仲的亲切称呼,"北山故丘"指故乡山水。太守(可能指柯敬仲)常冒雨观山,在纸背随手勾勒,就能画出烟雨迷蒙的水岸景色("沧洲")。
接着描写柯敬仲作画的特点:用浓重的松烟墨(老蒲松烟),笔法挥洒自如,能画出悬崖峭壁的险峻("阴崖交剑矛")。可惜百年战乱让这些画作散失殆尽,如今在江南的旧箱子里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然后转到眼前新画的竹子图("筼筜"指大竹),这幅画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他用一系列四川特有的景物——碧鸡祠前的杜鹃、玉女井边的幽竹、棠梨树上的青果、牵牛花缠绕的藤蔓——构建出故乡的生动画面。提到汉代文人扬雄晚年无家可归,暗示自己也漂泊在外,像蜘蛛蟋蟀般在寒冷中寻找慰藉。
诗人称赞柯敬仲("丹丘先生")虽客居东海,却能通过水墨画再现空山秋色。画作看似萧条简淡("破墨"),实则保留了自然精华:坡地上的细草、山石间的溪流都栩栩如生。最后诗人自我宽慰:虽然在外地做学官很清苦,但故乡并不遥远。他梦想回到江南("东吴"),住进简陋的茅屋,把新作的诗文("新锦")像珍贵的珊瑚钩一样赠给友人。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观画感受、故乡记忆和人生感慨自然融合。通过具体意象(杜鹃、青子、牵牛)唤起乡愁,用绘画艺术(墨色、笔法)连接友情,最终在"石田茅屋"的朴素愿景中,寄托了对精神归宿的向往。语言上既有"挥霍阴崖"的雄浑,也有"碧花翠蔓"的清新,情感真挚而不失文人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