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圭钩勒竹①

画家不见吴道子,石塔尚记梅沙弥。
百年笔法兼众妙,又向人间看竹枝。
秦川织锦文琐碎,嶰谷截玉形参差。
苦心却怪扬雄语,雕虫篆刻嗟何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元代画家吴镇(字仲圭)的竹画技艺,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虽然唐代画圣吴道子已不可见,但元代高僧画家梅沙弥(吴镇别号)的石塔仍在。吴镇继承百年绘画精髓,又能创新地展现竹枝神韵。这里把吴镇与画圣相提并论,突出其艺术地位。

中间两句用比喻描写画作效果:竹叶像秦川织锦般细密精致,竹竿如嶰谷美玉般错落有致。"织锦""截玉"的比喻既显竹画逼真,又暗含对画家化平凡为神奇能力的赞叹。

最后两句借古讽今:表面说汉代扬雄批评辞赋是"雕虫小技"太过苛刻,实则表达艺术创作的价值——真正的艺术(如吴镇画竹)绝非小技,而是需要苦心经营的崇高事业。这种为艺术正名的态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全诗通过"画家-画作-画理"三层递进,用通俗的织锦、美玉等生活化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艺术之美,最终引发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