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宪副之贵阳用东坡韵

羁游感物候,密叶鸣幽蝉。
江宽苇蒲净,莽苍浮青烟。
西维铜柱外,驿路开丛巅。
驺从出木杪,电帜空中悬。
应接境不暇,此行多登仙。
顾独困兵燹,子育须时贤。
祸贾有均责,政平闻醴泉。
素桐落疏响,清月夜联娟。
别堂怅畴昔,醉语风翩翩。
白骨秽荆杞,勒功重燕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任贵阳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刻画,又暗含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期许。

开篇写景:诗人用"密叶鸣幽蝉""江宽苇蒲净"等句子,勾勒出一幅夏日江畔的宁静画面——蝉鸣藏在树叶间,宽阔的江边长满芦苇,远处青烟缭绕。这些景物看似平常,却暗示着友人即将远行的氛围。

旅途艰辛:后半段笔锋一转,用"铜柱外""驿路开丛巅"等描写,暗示友人要去的是偏远险峻之地。驺从(随从)仿佛从树梢出现,旗帜在空中飘扬,这些夸张的想象凸显了路途的艰险。

深层含义:诗人表面写送别,实则寄托着对现实的关切。"困兵燹"(战乱困扰)、"白骨秽荆杞"(白骨散落荒野)等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而"政平闻醴泉"(政治清明时甘泉涌现)则表达了对友人治理地方的期待。

情感矛盾:结尾"清月夜联娟"与"醉语风翩翩"形成对比——月色依旧美好,但当年把酒言欢的时光已逝。这种今昔对比,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局的无奈。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叙事与抒情,通过旅途风光映衬时代阴影,在送别诗中寄托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诗人既赞美友人的才能,也委婉提醒他肩负的责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