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徒漕渠

两冈相望山壁立,地形脊高势回潴。
练湖寸板虽得尺,庱亭泄去如尾闾。
自从秦凿兴赭徒,大业广此事遨娱。
岁久不治成癥瘀,下视一线皆泥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丹徒漕渠(古代运河)的地理变迁和兴衰历程,语言直白却充满历史厚重感。

前四句像用无人机航拍:两座山冈对峙如墙壁,中间高耸的地形让水流在此回旋淤积。哪怕用木板在练湖(附近湖泊)拦水攒高一尺,水也会像动物尾巴漏尿一样从庱亭(泄水口)流走——用生活化比喻生动表现了地势的先天缺陷。

后四句转入历史镜头:自从秦始皇征发囚徒("赭徒"指穿囚服的劳役)开凿运河,到隋炀帝大业年间扩建用于游乐,工程越来越宏大。但岁月流逝无人维护,运河就像人体长了肿瘤("癥瘀")般堵塞,如今俯视只剩一线泥沟。

诗人通过"山势-水利-人功-衰败"的递进,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再伟大的工程若违背自然规律(前四句的山势制约)或脱离民生需求(隋炀帝的享乐目的),终将化为泥涂。这种把地理特征与历史教训熔铸在一起的写法,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沧海桑田的震撼。

顾时大

顾时大,字致尧,丹徒(今属江苏)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为池州贵池县丞。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