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七 咏雪叠韵八首

举举师师,正春病、心情小恶。
蚤则是、雪飞宝篆,寒生锦霍。
无力浑如侬样性,难凭恰似郎边约。
倚银篝、小语骂轻狂,偏偎著。
萦帘蒜,腾钗雀。
斜复整,行还却。
好捣残玉杵,和他面药。
睡眼初瞤惊六出,曲中小响仓琅钥。
又平康、狎客唤银瓶,褰帘索(曲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雪纷飞的日子里,女子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与心情的交织
开篇用"春病"点明时节,女子在初春身体不适时,恰好遇上大雪天气。雪落在窗棂上的花纹(宝篆)和锦被的寒意,都让她联想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处境,就像无法掌控的爱情约定一样飘忽不定。

2. 娇嗔的爱情心理
女子靠着银制熏笼,轻声责备情郎的"轻狂",却又忍不住靠近取暖,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恋爱中又爱又恼的矛盾心理。她整理着帘幕上的蒜形装饰(萦帘蒜)和发钗上的雀鸟饰品(腾钗雀),这些小动作暗示着她心绪不宁。

3. 生活化的雪景描写
"捣残玉杵"指用玉杵捣药,"面药"是古代护肤品,这些日常细节让雪天场景更真实。当睡眼朦胧时突然看见雪花(六出),或是听到门环(仓琅钥)的轻响,都成为触动心弦的瞬间。

4. 结尾的戏剧性
最后突然转入青楼场景(平康指风月场所),酒客唤侍女(银瓶)掀帘的描写,与前面闺阁情思形成反差,暗示着不同女性在雪天的不同境遇,也透露出对女子命运的思考。

全词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触觉的寒、视觉的雪、听觉的环佩声)和精巧的意象(银篝、玉杵、蒜帘),将春雪天气与女子心事完美融合,既有生活情趣,又暗含人生感慨。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