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

萧晨金山下,濯缨玉泉水。
十亩清瑶流,分明镜相似。
金膏时掩映,碧玉相倾委。
水荇随风翻,靡靡映清泚。
垂杨夹埼岸,其下多芳芷。
流为裂帛湖,宛若昆明里。
湖上多渔村,网罟集沙尾。
宣宗昔游幸,龙舸兹山趾。
当年功德寺,荒凉啸山鬼。
何况芙蓉殿,遗迹皆销毁。
碧水自东流,弥伤人代驶。
傥逐五湖舟,去问鸱夷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画卷,同时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自然美景(前12句)
诗人清晨来到金山下,用清澈的玉泉水洗着帽带。开篇就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接着用"十亩清瑶流"等比喻,把水面比作明镜、碧玉,描写水草随风摇曳、垂柳夹岸的景致。特别用"裂帛湖"形容水面如撕裂的绸缎般波光粼粼,又将其比作昆明湖,带出渔村撒网的生动画面。

2. 历史追忆(中间6句)
笔锋转向历史回忆,提到明朝宣宗皇帝曾乘龙舟来此游玩。但当年的功德寺现已荒凉,芙蓉殿等建筑也只剩遗迹。通过今昔对比,突出繁华易逝的沧桑感。

3. 人生感慨(最后4句)
看着东流的碧水,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最后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想要远离尘世、追寻隐逸生活的愿望。这个结尾给全诗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极强:从近处的水草垂柳到远处的渔村,层次分明
- 善用比喻:把水面比作镜子、碧玉、绸缎,形象生动
- 今昔对比:用残存的遗迹反衬当年的繁华
- 情感含蓄:通过景物描写自然流露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既有清新明丽的水乡风光,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慨,让人在欣赏美景之余,不禁思考永恒与变迁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