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镜词为袁松篱作
荧荧古镜双盘龙,流传本出咸阳宫。
秦时明月至今在,剥落泥沙露光彩。
当年秦并六国时,后宫闭置千双眉。
守宫注臂镜照胆,三十六年君不知。
华阴道上逢山鬼,辒辌东来祖龙死。
美人钟鼓散如烟,此镜苍凉阅朝市。
忆昔大收天下兵,十二金人初铸成。
还令馀事作奁鉴,太乙下视蛟龙惊。
刘兴嬴蹶何仓卒,金鉴千秋如一发。
秦镜虚誇照胆寒,不照长城多白骨⑴。
秦时明月至今在,剥落泥沙露光彩。
当年秦并六国时,后宫闭置千双眉。
守宫注臂镜照胆,三十六年君不知。
华阴道上逢山鬼,辒辌东来祖龙死。
美人钟鼓散如烟,此镜苍凉阅朝市。
忆昔大收天下兵,十二金人初铸成。
还令馀事作奁鉴,太乙下视蛟龙惊。
刘兴嬴蹶何仓卒,金鉴千秋如一发。
秦镜虚誇照胆寒,不照长城多白骨⑴。
现代解析
这首《秦镜词为袁松篱作》借一面古铜镜的视角,讲述了秦朝盛衰的历史故事,暗含对统治者残暴的讽刺。全诗分四个部分层层递进:
1. 古镜的传奇来历(前四句)
用"双盘龙"的精致纹饰点明这是秦始皇的宫廷宝物,历经千年泥沙掩埋仍光彩熠熠,就像秦朝的月光穿越时空照到今日,暗示历史教训永不褪色。
2. 深宫悲剧的见证(中间八句)
镜子曾照见后宫三千佳丽的血泪:她们被囚禁在深宫,点守宫砂表忠贞,却终生未见君王。随着秦始皇东巡暴毙,这些女子如烟消散,唯留古镜冷眼旁观朝代更迭。这里用"照胆"的镜子反衬秦始皇从不"照见"百姓苦难。
3. 帝国暴政的缩影(随后六句)
揭露秦朝两大暴政:收缴兵器铸十二金人镇压反抗,却用边角料做梳妆镜粉饰太平。连天神太乙看到镜中蛟龙都震惊,暗喻暴政天怒人怨。
4. 历史教训的警示(末四句)
犀利指出历史规律:刘邦崛起和秦朝崩溃同样迅速。镜子能照人肝胆,却照不到长城下的累累白骨,直指统治者只在乎权术,无视百姓死活。
艺术特色上,全诗用"以镜写史"的巧思:一面本应映照美好的梳妆镜,偏偏见证的都是暴政与苦难。最后"不照长城多白骨"的对比,像一记重锤点醒读者:真正的历史明镜,应该照见被权力掩埋的民生疾苦。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