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相寺半月泉

秀岑敷青莲,郁然抱精庐。
出郭路匪遥,短策破睡馀。
僧厨已过午,寂寥冷钟鱼。
苍髯韵天风,渺若太古初。
亭空试一窥,泉影蚀蟾蜍。
掬之冷沁齿,碧华溢方诸。
映地伫开明,在山妙涵虚。
缅彼南礀翁,早负冰清誉。
馆甥得东莱,于此读群书。
饮水寻孔颜,真乐恒晏如。
古人不可见,落日归鸟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慈相寺半月泉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对清净生活和古人智慧的向往。

开头写寺庙周围的环境:青翠的山岭像莲花一样环绕着精致的寺庙,离城不远,作者拄着短杖前来游览。这里用"破睡馀"暗示这是一次午后小憩后的出游,显得悠闲自在。

接着描写寺庙的寂静:僧人的厨房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钟声和木鱼声都停了,只剩下风吹松树的声音,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这种安静的氛围为下文写泉水做了铺垫。

重点描写半月泉:作者在空亭中观察泉水,看到泉水中月亮的倒影像被咬了一口的蟾蜍(古人认为月亮上有蟾蜍)。捧起泉水喝,冰凉沁齿,清澈的泉水从方形容器中溢出。泉水映照着大地显得明亮,在山中又显得幽深莫测。

最后联想到历史人物:想到古代在这里读书的南礀翁(可能指朱熹)和他的女婿东莱先生(可能指吕祖谦),他们喝着这里的泉水,追寻孔子和颜回的境界,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结尾略带感伤:古人已不可见,只有落日和归鸟相伴。

全诗通过描写清幽的寺庙环境和甘冽的泉水,联想到古代贤人在这里修身养性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清净自得、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诗中"饮水寻孔颜"是关键句,说明作者认为简单的生活(喝泉水)和追求圣贤之道(孔子颜回)可以带来真正的快乐。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