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十七首 其二十三
桓公读古书,惭其堂下斲。
呼来与之谈,妙手不可学。
人生苦未悟,发轫要切琢。
譬如搜海珍,澄汰江河浊。
不辞用力久,奇宝收把握。
君为谈空人,皮毛俱解剥。
超遥不二门,机锋森剑槊。
从渠透玄妙,风影不可捉。
呼来与之谈,妙手不可学。
人生苦未悟,发轫要切琢。
譬如搜海珍,澄汰江河浊。
不辞用力久,奇宝收把握。
君为谈空人,皮毛俱解剥。
超遥不二门,机锋森剑槊。
从渠透玄妙,风影不可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读书和领悟道理的过程,用生活中的比喻让深奥的道理变得易懂。
开头用了一个故事:齐桓公读古书时,为自己不懂工匠的手艺而惭愧。诗人借此说明,真正的技艺(或学问)光靠读书是学不会的,需要亲身实践和领悟。就像学木匠活,光看说明书不行,得亲手做。
中间用三个生动的比喻讲学习之道:
1. 像雕刻玉石,需要不断打磨("发轫要切琢")
2. 像在海里淘金,要反复筛选("澄汰江河浊")
3. 强调下苦功的重要性,好东西都是坚持得来的("不辞用力久")
后六句转向更高层的智慧追求。诗人说你现在研究"空"(佛教概念),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但最高级的智慧("不二门")像利剑般锋利直接,超越繁琐的理论。真正的玄妙道理像抓风捉影,不是靠死读书能得到的。
全诗核心观点:真正的学问需要实践+思考+坚持,最高智慧往往简单直接。批评了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的人,倡导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