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八月一日白泥湖看荷既归作)
水为谁家水,莲是佛氏徽。
此心无污洁,安更有淤泥。
植根秽土隙,越尔无所羁。
嗟我肉人子,廿载溺于迷。
情字如山重,夸娥莫可移。
及情苦难克,始欲思相离。
如鱼逃追鲨,势急出水飞。
一飞一再堕,一堕一循回。
终为巨齿获,岂是毕竟归。
何年醍灌顶,来住莲相依。
此心无污洁,安更有淤泥。
植根秽土隙,越尔无所羁。
嗟我肉人子,廿载溺于迷。
情字如山重,夸娥莫可移。
及情苦难克,始欲思相离。
如鱼逃追鲨,势急出水飞。
一飞一再堕,一堕一循回。
终为巨齿获,岂是毕竟归。
何年醍灌顶,来住莲相依。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引子,探讨了人性与欲望的深刻主题。诗人用浅白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人在欲望中挣扎的过程。
开篇用"水是谁家的水,莲是佛家的象征"点出荷花的高洁,暗示佛家超脱的精神境界。但诗人马上转折——真正纯净的心本就不在乎污浊,就像荷花能在淤泥中生长却不被污染。这里荷花成为超脱的象征,它的根扎在脏土里,却能自由生长不受束缚。
接着诗人开始自我剖析:感叹自己作为凡人,二十年来沉溺在情欲中难以自拔。他把"情"比作一座大山,连神话里能搬山的夸娥氏都挪不动,形象地表现了欲望的沉重。当情欲难以克制时,才想到逃离,但就像被鲨鱼追捕的鱼,虽然跃出水面暂时逃脱,最终还是会落回水中被捕获——这种挣扎注定徒劳。
最后诗人发出渴望:什么时候能像被醍醐灌顶般顿悟,像荷花一样超然物外?全诗通过鱼水之喻、山海之比的生动意象,把抽象的精神挣扎写得如在眼前。荷花与淤泥的对比尤其精妙,既写实又富含哲理,告诉人们真正的纯净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内心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