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太守兄昌国劝农

东皋风日媚新晴,太守躬耕晓出城。
袅袅双旌穿柳过,萧萧五马蹋花行。
杖(一作扶)藜父老陪咨访,骑竹儿童主送迎。
岂意兵荒南北遍,化行沧海独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地方官员下乡劝农的和谐画面,展现了战乱年代中难得的安宁景象。

前四句用明媚的春光做背景:东边田野风和日丽,雨后天晴格外美丽。太守(地方长官)大清早就出城亲自参与农耕。他的仪仗队穿过柳荫,马队踏着落花前行,画面既庄重又充满生机。

中间两句生动刻画了官民互动的温馨场景:拄拐杖的老农陪着太守边走边聊,骑竹马的小孩子欢快地跑前跑后迎接。这些细节说明这位太守深得民心,百姓对他既尊敬又亲近。

最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谁能想到在遍地战火的乱世中,唯独这片海滨地区还能保持太平景象。这里暗含对太守治理能力的赞美——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管辖的区域依然能安居乐业。

全诗通过鲜明的画面对比(城外春耕的宁静 vs 天下战乱的动荡),歌颂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地方官。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在乱世中守护一方平安的温暖力量,以及官民其乐融融的和谐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