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灯(己巳)

暑爱当风坐,移灯趁晚凉(坤)。
纱绷扶寸阔,烛减一分长(彝尊)。
紫凤垂垂结,飞蛾面面障(坤)。
更宜单舸去,留照露荷香(彝尊)。

现代解析

这首《风灯》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和友人联句创作的夏日小诗,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描绘了夏夜乘凉的闲适场景。

前四句写夏日纳凉的智慧:白天太热,晚上终于有凉风,人们把灯移到户外享受晚风("趁晚凉")。灯罩只有巴掌宽("扶寸阔"),蜡烛也特意剪短了一寸,既节约又实用,透着生活的小巧思。

中间两句突然变得华丽:灯罩上垂着紫凤凰图案的流苏("垂垂结"),四面都挡着防飞蛾的纱网("面面障")。这里用"紫凤"的贵气和"飞蛾"的市井气形成有趣对比,既显精致又不失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突发奇想,说这灯更适合带着去泛舟,让灯光照着沾露的荷花,香气和灯光会交融得更好。这个画面突然把场景从庭院拓展到荷塘,让整首诗轻盈地飘向更诗意的远方。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个vlog:从乘凉、点灯这些日常小事,突然跳到泛舟赏荷的雅趣。最厉害的是两位诗人你一句我句的配合,就像两个朋友闲聊,不经意间就把生活琐事聊成了艺术。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