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 其二

山行古乘樏,厥制似即屟。汉时始用轿,隃岭平妥帖。

我行山海间,我车阻高冈。无轿不得进,有木真豫章。

似梯桄以绳,似网似箕张。用驾驴背行,云宜山路长。

山辎名不俗,采之入诗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山间赶路时乘坐一种特殊交通工具的体验,充满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开篇先介绍历史背景:古人爬山用"樏"(类似登山杖),汉代才开始用轿子翻山越岭。这里用"平妥帖"形容轿子稳稳当当的样子,特别形象。

接着写自己遇到的困境:作者坐马车走到山路高处被卡住了,没有轿子根本上不去。这时突然发现当地有种结实的豫章木(好木料),当地人用它做了个神奇的交通工具。

然后生动描绘这个工具的样子:像梯子一样有横木,用绳子绑着;又像渔网、簸箕那样张开。把它架在驴背上,特别适合走山路。这里连用四个"似"字,让读者能直观想象出这个奇特工具的模样。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给这个山间交通工具起了个雅号叫"山辎"(山里的运输工具),还得意地说要把这个发现写进诗里。能看出作者虽然旅途艰难,但善于苦中作乐,把日常小事写得妙趣横生。

全诗就像一篇古代vlog,记录作者如何机智解决出行难题。没有刻意抒情,却在描写工具时透露出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以及自己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最打动人的正是这种真实的生活质感和乐观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