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徐仲璘去静江(今桂林)上任时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说朋友坐着马车南下,已经过了越江(可能是浙江一带),自己唱着送别的歌,忍不住开始思念。这里用"骊歌"(离别时唱的歌)点出送别主题。
中间四句用两地景物对比表达牵挂:大雁飞到衡阳(湖南)就很少见了,而桂林的桂花早就开满山林。这是说朋友要去很远的地方。"故山千里"说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只能靠云寄托思念;"薄宦三年"则暗示朋友为官清贫,像水一样淡泊。
最后两句是重点托付:如果朋友到了昭潭(长沙附近),请代我深深问候另一位朋友"飞雍"——因为到深秋时节,我独自怀念你们的心情会越来越浓。这里"孤抱"二字特别打动人,把孤独思念的状态写得非常形象。
全诗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托人传话这些细节,把对朋友的牵挂写得深沉含蓄。尤其是最后秋日怀人的画面,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跨越山水的真挚友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