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淮口

滟滟潮初上,移舟出浦中。
岸分清浊水,帆掉合离风。
伧楚方言杂,徐扬地利通。
何殊入乔口,怀古思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舟图,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怀古之情,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开头两句“滟滟潮初上,移舟出浦中”写潮水初涨、波光粼粼,小船缓缓驶出河口。这里用“滟滟”形容水光闪动,画面感很强,仿佛能看到阳光洒在江面上的景象。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沿途所见:“岸分清浊水”写两岸江水颜色不同,可能是支流汇入导致的自然现象;“帆掉合离风”写船帆随风调整方向,暗示行船的不易。这两句通过自然细节,展现了江行的动态美。后两句“伧楚方言杂,徐扬地利通”转向人文描写——听到各地不同的方言,感受到徐州、扬州一带交通的便利。方言的混杂和地理的畅通形成有趣对比,透露出这片土地的繁华与包容。

最后两句“何殊入乔口,怀古思无穷”是情感升华。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悠久的乔口(可能指某古地名),古今交汇的感慨油然而生。这种“怀古”不是沉重的叹息,而是对历史与当下联系的悠然神往。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清浊水”“合离风”等对比鲜明的意象,让普通江景变得耐人寻味;二是将方言、地理等生活化细节写入诗中,充满人间烟火气;三是结尾轻轻一点,就让眼前的航程与千年历史产生共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就像我们今天旅行时,突然看到古迹时那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受。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