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惟四读书峡山青歌楼

江流宛转双崖束,一线清湍迸寒玉。峰头古刹旧飞来,老衲题云倚修竹。

蛰龙一去灵泉枯,淙碧轩边空绿芜。二禺帝子不可见,洞口猿啼吊大苏。

朱生早得丘中趣,复搆丹楼占云住。飞岩绝磴阒无人,山鬼时窥读书处。

楼前夜静天风发,林响溪声互相答。琉璃水面灵犀浮,金锁刮波寒戛戛。

朱生此时生远心,坐对澄江发朗吟。披烟每向瑶坛上,步月还过珠树林。

白云隔断红尘路,欲往茫茫不知处。却恐淩风羽翼成,与楼一夜还飞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读书之地,名为峡山青歌楼。让我们一步步地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自然风景的描绘: - 诗的开头“江流宛转双崖束,一线清湍迸寒玉”,描述了江水蜿蜒,两岸峭壁环绕,清澈的流水如寒玉般迸溅。这突显出环境的清新秀美。 - “峰头古刹旧飞来,老衲题云倚修竹”,提到山峰上有一古老的寺庙,和尚在修竹旁题字。这让人感受到古朴的禅意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2. 历史感与传说: - “蛰龙一去灵泉枯,淙碧轩边空绿芜”,描述了曾经的瀑布因龙的离去而干涸,现在只剩下一片青草。 - “二禺帝子不可见,洞口猿啼吊大苏”,提到了二禺帝子(指古代神话人物)的传说,以及洞口的猿猴在哀鸣,仿佛在悼念大苏(苏轼)。

3. 读书之地的营造: - “朱生早得丘中趣,复搆丹楼占云住”,朱生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建立了丹楼,住在云中,显示了他对读书和生活的热爱。 - “飞岩绝磴阒无人,山鬼时窥读书处”,悬崖峭壁间没有人迹,山中的精灵会窥视读书的地方,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宁静。

4. 读书与自然的和谐: - “楼前夜静天风发,林响溪声互相答。琉璃水面灵犀浮,金锁刮波寒戛戛”,夜深人静时,风吹过树林,溪水声相互呼应,水面仿佛浮着透明的灵犀。这些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读书环境中自然与人性的完美融合。

5. 深远的人生哲理: - “朱生此时生远心,坐对澄江发朗吟。披烟每向瑶坛上,步月还过珠树林”,朱生在清澈的江边吟诗,披着烟雾踏着月光走过珠树林,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 “白云隔断红尘路,欲往茫茫不知处”,白云将人和世俗生活隔开,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 - “却恐淩风羽翼成,与楼一夜还飞去”,担心自己像飞鸟一样离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留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传说,展现了读书之地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心灵和谐共存的渴望,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