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
并刀剪龙髯,长镵斲木瘿。蝶粉糁玄霜,撚作松苓饼。
石臼碾轻尘,冰纨筛枯梗。和以蜜脾脂,清沁灌肺冷。
微黄似鸦雏,丹的点妆靓。又如累滇棋,数十不盈皿。
萧斋苦宿霜,午睡方才醒。竹扉犹未启,墙外闻人警。
贻来金盒儿,颗颗周完净。初观委难辨,小咀亦深省。
问渠来何方,松花撷山顶。间渠和何味,茯苓收药箵。
道人戴竹冠,羽扇临丹鼎。少妇纤手调,玉童汲阶井。
念彼百艰成,供我一馋领。顿嚼三十九,似砾投深井。
石火试陶铛,沃以松萝茗。轻松乍迸牙,香韵才灌顶。
冷然两腋风,谡谡吹松影。枵腹藉一充,饕涎欲再逞。
呼童走药肆,为买茯苓莛。百钱刚一斤,铢两犹未整。
二月松树花,开遍閒冈岭。长竿打一遭,粉腻沾衣领。
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闻君山厨内,采摘盈筐秉。
愿作拷栳团,一餍淘河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用松花和茯苓做成饼送给作者,作者吃后非常喜欢,于是写诗答谢的故事。全诗充满生活气息,语言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制作过程(前16句) 朋友像工匠一样精心制作:用快刀剪松针(龙髯),用长铲挖茯苓(木瘿),把松花粉(蝶粉)和茯苓霜混合,做成小饼。用石臼研磨、细筛过滤,加入蜂蜜调味。做出来的饼金黄像小鸭子,红点装饰像胭脂,小巧如围棋,一盘装不了几个。
2. 赠饼场景(中间12句) 作者午睡刚醒,还没开门就听到朋友来访。收到金盒装的松苓饼,初见不起眼,细尝才知美味。追问做法,得知是采山顶松花配茯苓,像道士炼丹般讲究,还有少妇亲手调制,童子打井水和面。想到制作不易,自己却一口接一口吃得欢。
3. 美味体验(接着10句) 连吃三十九个,像石子丢进深井(形容吃得快)。用陶壶煮松萝茶配着吃,松香在口中炸开,茶香直冲脑门,吃完两腋生风(形容神清气爽)。明明吃饱了,馋虫却还想吃,立刻派仆人去药店买茯苓。
4. 采材趣事(最后12句) 调侃说二月的松花粉漫山遍野,用竹竿一打就落满衣领,虽然不能真正充饥(像老虎吃蚂蚱塞牙缝),但听说朋友厨房采了很多原料,于是开玩笑说希望朋友再做一大盆,让自己像塘鹅(淘河)伸脖子吃个够。
诗歌亮点: - 把普通点心写得像艺术品,"微黄似鸦雏"等比喻鲜活 - "顿嚼三十九"等句用夸张手法表现吃货本色 - 从制作到品尝全程充满画面感,仿佛能闻到松香 - 结尾的玩笑话展现朋友间的亲密无间
全诗通过描写一道小点心,展现了文人雅趣与市井生活完美结合,在美食中品味友情之乐。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朋友间毫无拘束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