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任千载(逢)大卿同王万里(万)杨仲博(约)汎湖任赋二诗和其韵 其二
翠舫青帘白玉舟,风轻日淡相兹游。
芙蓉覆地锦衾烂,杨柳雕空印篆缪。
月上酒痕浑未觉,山撩诗思浩难酬。
颇怜此会何时又,相伴江湖归去休。
芙蓉覆地锦衾烂,杨柳雕空印篆缪。
月上酒痕浑未觉,山撩诗思浩难酬。
颇怜此会何时又,相伴江湖归去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乘船游湖的闲适场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
前两句用"翠舫""青帘""白玉舟"这些精致的意象,勾勒出一艘华美的游船,在微风和煦、阳光柔和的天气里缓缓前行。这里没有刻意渲染,只是简单交代环境,却让人感受到舒适惬意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景色和心情的描写:湖面荷花像锦绣地毯一样铺开,岸边垂柳的影子像镂空的印章图案。月亮升起时,大家酒意微醺都没察觉,远处山色激发了作诗的灵感,却一时难以用诗句充分表达。这些画面既有视觉美感(荷花、柳影),又有人物互动(饮酒、作诗),动静结合。
最后两句是感慨:诗人感叹这样美好的聚会不知何时能再有,甚至萌生了和朋友们一起归隐江湖的念头。这里透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呈现了宋代文人的雅集生活。没有深奥的典故,但通过"酒痕""诗思"等细节,把文人聚会时饮酒赋诗的雅兴表现得生动有趣。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种"良辰美景难再得"的淡淡惆怅,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待美好时光的珍重。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