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秋兴八首次少陵韵(1946年) 其二

回首扶桑倒景斜,金陵王气复中华。
九天阊阖旋云骑,万国衣冠会海槎。
往事虚埋胡塞月,死声又入晋阳笳。
不知何事吴刚斧,自坏银轮斫桂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6年,借古喻今,通过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忧虑和思考。

开头"扶桑倒影斜"用日出东方的景象暗喻日本战败投降(1945年日本投降),"金陵王气"指南京重新成为首都,象征中国抗战胜利。但诗人没有沉浸在胜利喜悦中,而是笔锋一转。

中间四句展现矛盾:表面上各国使节云集南京("万国衣冠"),看似复兴;实则暗指内战阴云("晋阳笳"是古代军乐,暗示战事)。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借用吴刚伐桂的神话,质问为什么中国人要像吴刚那样,亲手毁掉自己的美好家园("银轮"指月亮,象征美好,"桂花"象征和平)。这种自毁行为,就像神话里吴刚永远砍不倒桂树一样徒劳。

全诗用典自然,将抗战胜利的喜悦与内战的隐忧形成强烈对比,最后用神话故事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为什么我们要自我毁灭?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思考,至今仍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