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袭避难苏北,夜不成寐,率成二律,即请章松庵孝廉斧正 其一
飘泊他乡西复东,神州到处尽罡风。
相从避地干戈后,共度流年患难中。
万里烽烟心胆碎,千村啼哭路途穷。
国仇家恨滔滔是,愿请长缨跨玉骢。
相从避地干戈后,共度流年患难中。
万里烽烟心胆碎,千村啼哭路途穷。
国仇家恨滔滔是,愿请长缨跨玉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在战乱中逃难到苏北的文人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国的忧愤。
前两句"飘泊他乡西复东,神州到处尽罡风"说自己在战火中四处逃难,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罡风"原指狂风,这里比喻战争的破坏力。接下来的"相从避地干戈后,共度流年患难中"写自己和同胞们在战乱中相依为命,一起熬过艰难的岁月。
"万里烽烟心胆碎,千村啼哭路途穷"这两句特别震撼: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战火,让人心惊胆战;无数村庄在哭泣,逃难的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最后两句"国仇家恨滔滔是,愿请长缨跨玉骢"是情感的爆发:国恨家仇像洪水一样汹涌,诗人恨不得拿起武器(长缨),骑上战马(玉骢)去保家卫国。
整首诗用逃难者的视角,把战乱中的漂泊无依、百姓的苦难、以及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都写活了。特别是"千村啼哭"这个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当时百姓的哭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最后那种想上战场却无能为力的悲愤,更是那个时代很多文人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