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薛叔耘副宪纪沔阳昆明二帅感题二律 其二

浩劫东南孰酿成,沧桑馀泪尚纵横。
颇闻枢相殷推毂,俾绾疆符谬典兵。
势迫同舟甘掣肘,贼来满地且逃生。
出身本是由厮养,屈杀书生两字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讽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和无能。全诗围绕一场东南地区的重大灾难展开,矛头直指那些昏庸无能的官员。

前两句点明东南地区遭受的巨大灾难(可能指太平天国运动),灾难过后百姓仍生活在痛苦中。"浩劫"二字直接点出灾难的严重性,"馀泪纵横"生动描绘百姓的苦难。

中间四句层层揭露官员的失职:朝廷重臣(枢相)胡乱举荐人选,让不懂军事的文官(书生)掌管兵权。这些官员遇到危机时互相拆台(同舟掣肘),敌军一来就带头逃跑。诗人用"势迫""贼来"等口语化表达,活画出官员们临阵脱逃的丑态。

最后两句最辛辣:这些官员出身低微(厮养指仆役),却让"书生"这个本该代表气节的称号蒙羞。诗人用"屈杀"这个强烈动词,表达了对玷污士人名誉者的愤怒。

全诗像一篇檄文,用"酿成""掣肘""逃生"等生活化词汇,把官场丑态写得如在眼前。特别是最后"屈杀书生两字名",既点明主题,又留下无尽愤懑,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腐败官僚的痛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