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寿宫古松太上爱之尝持御香釃酒祠土神以祈

南来天马总辛勤,内禅经今历再壬。
复汉赤符还旧宇,法尧黄屋本非心。
思成门外衣冠尽,德寿宫前茨棘深。
叹息余生孤露甚,匪莪彼黍涕淋淫。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南宋德寿宫的古松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沦亡的沉痛哀思。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借古喻今,用"天马南来"暗指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的艰辛。"内禅"指南宋孝宗禅位给光宗的历史事件,暗示朝廷更迭却无力回天。"复汉""法尧"表面上写恢复汉室、效法尧舜的愿望,实际暗讽统治者空有口号却无真心。

中间两句通过强烈对比展现沧桑巨变:昔日百官朝拜的思成门外如今空无一人,繁华的德寿宫前长满野草荆棘。这两个具体场景的今昔对比,生动呈现了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以"孤露"(失去庇护的孤儿)自比,看到宫前黍离(野谷)丛生的景象痛哭流涕。"匪莪彼黍"化用《诗经》典故,暗示诗人像失去父母的孤儿般,面对故国遗址悲痛欲绝。

全诗以古松起兴,通过今昔对比、用典暗喻等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在沧桑感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语言凝练而意象鲜明,即使不了解具体历史背景,也能感受到诗中浓重的亡国之痛和漂泊之哀。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