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一位叫郑公的县丞(相当于副县长)的悼念,情感真挚而沉重。
前两句说郑公生前在偏僻的同州做官,死后穿着官服葬在玉山。"寂寞"二字点出他生前为官清冷,死后也显得孤单。三四句笔锋一转,提到国家正遭遇战乱灾难,作为臣子的郑公以身殉国,没能活着回来。这里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六句用"异域"和"中原"形成对比,说郑公殉职的地方可能已成敌占区,而通往中原的路依然艰难。最后两句最感人:郑公的孙子只是个九品小官,但诗人认为他本可以入朝担任要职。这里暗含两层意思:一是郑家后继有人,二是孙子可能因为家道中落而仕途受阻,让人感到惋惜。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跟读者拉家常一样,但字里行间充满对忠臣的敬意、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郑家遭遇的同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英雄默默无闻地牺牲,家人还在艰难求生"的真实感,能让读者感受到乱世中普通官员家庭的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