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公挽诗

横戈壮往毙蛮酋,见说文儒武更优。
大节能全昔岭上,忠魂常绕浣花头。
天恩叠沛簪缨续,史笔详书汗简留。
良牧功勋难再睹,祗馀姓字永千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豪迈的语言歌颂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句"横戈壮往毙蛮酋"用生动的画面感开篇,直接描绘英雄手持武器勇猛杀敌的场景。"毙蛮酋"三个字说明他战胜了凶悍的敌人。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英雄的多面性:既是文人(文儒)又是武将(武更优),既能保全大节又保持忠诚。特别用"昔岭"和"浣花"两个地名,暗示他既能征战沙场又心系故土。

最后两句写英雄离世后的影响:皇帝厚待他的后代(簪缨续),史书记载他的功绩(汗简留)。虽然这位好官(良牧)已经不在了,但他的名字将永远流传。

全诗用"横戈""忠魂"等具象词汇,配合"永千秋"这样宏大的时间概念,在短短八句中完成了对一位民族英雄从生前战绩到身后荣光的完整塑造。最巧妙的是通过"文儒武更优"的对比,打破了文人柔弱、武将粗犷的刻板印象,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