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北固山甘露寺从涧道过放生池慨然有作
凌晨访名山,细草芳洲路。
崒嵂亘江天,楼台出烟雾。
盘纡丛筱深,淅沥清泉注。
探奇忆畴昔,如驶流年度。
兹游气象殊,初地添新戍。
嵯峨旧讲堂,列戟老兵住。
当时饭僧釜,刀剑久镕铸。
彫楹梁帝书,摧折等林树。
游人偶经过,踧踖生恐怖。
山巅古石亭,旷览欣如故。
依稀扬州塔,突兀云閒露。
洪涛万里来,荡潏朝还暮。
孰知人事迁,抑郁伤情愫。
老僧三四人,几载禅房寓。
较余为后来,安能话平素。
山阴放生池,礀道莽回互。
蒙茸荆棘生,樵牧不复顾。
我行曳短筇,石磴屡停步。
既至殿宇颓,谁氏新加垩。
曩者三尺鱼,游泳生意足。
临流倚曲槛,朱鬣不知数。
一旦化为田,牟麦青青布。
惟馀萝洞存,绝壁斜阳驻。
三叹共僧徒,俛仰得深悟。
望望野蔷薇,微香风际吐。
崒嵂亘江天,楼台出烟雾。
盘纡丛筱深,淅沥清泉注。
探奇忆畴昔,如驶流年度。
兹游气象殊,初地添新戍。
嵯峨旧讲堂,列戟老兵住。
当时饭僧釜,刀剑久镕铸。
彫楹梁帝书,摧折等林树。
游人偶经过,踧踖生恐怖。
山巅古石亭,旷览欣如故。
依稀扬州塔,突兀云閒露。
洪涛万里来,荡潏朝还暮。
孰知人事迁,抑郁伤情愫。
老僧三四人,几载禅房寓。
较余为后来,安能话平素。
山阴放生池,礀道莽回互。
蒙茸荆棘生,樵牧不复顾。
我行曳短筇,石磴屡停步。
既至殿宇颓,谁氏新加垩。
曩者三尺鱼,游泳生意足。
临流倚曲槛,朱鬣不知数。
一旦化为田,牟麦青青布。
惟馀萝洞存,绝壁斜阳驻。
三叹共僧徒,俛仰得深悟。
望望野蔷薇,微香风际吐。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重游北固山甘露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清晨登山,回忆往昔(开头到"如驶流年度"):
诗人清晨登山,看到细草、芳洲、高耸的山峰、云雾中的楼台,还有竹林深处的清泉。这些景色让他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时间过得飞快。
2. 物是人非,今昔对比("兹游气象殊"到"抑郁伤情愫"):
诗人发现寺庙已经大变样:曾经的讲堂变成了兵营,饭僧的锅被熔铸成了刀剑,梁帝题写的匾额也破败不堪。游人经过这里都感到害怕。只有山顶的石亭还能眺望远方,看到扬州塔和奔腾的长江。这些变化让诗人感到悲伤。
3. 放生池的变迁("老僧三四人"到最后):
诗人遇到几个新来的僧人,无法交流往事。放生池已经荒废,长满了荆棘,曾经的鱼儿游动的景象变成了麦田。只有萝洞还在,夕阳斜照。诗人与僧人一起感叹,最后看到野蔷薇在风中散发微香,似乎暗示着生命力的顽强。
诗歌的魅力:
- 强烈的对比:通过今昔对比,突出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 细腻的描写:对自然景色和寺庙细节的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深沉的情感: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现状的伤感,以及对生命顽强的感悟,都表达得真挚动人。
核心思想:
这首诗告诉我们,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是自然规律,但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如野蔷薇的绽放)。我们在感叹变化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