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咏三良

三良百夫特,贞亮古之遗。
同气咸一德,此道何其微。
行事虽莫稽,秦穆爱匪私。
出入相股肱,晨夕侍轩帷。
谏行而言听,心孚谊不亏。
百年生有限,之死矢同归。
厚恩终难报,治命焉可违。
君没臣俱逝,事异古所稀。
临穴自慷慨,惴慄诗人悲。
至今歌黄鸟,琅琅泪沾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三位贤臣为秦穆公殉葬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老板死了,员工跟着自杀"的悲剧。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之死矢同归"): 诗人先夸这三位大臣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像古代圣贤一样忠诚。他们和秦穆公关系铁得像亲兄弟,整天形影不离地辅佐君王。老板完全信任他们,他们提的建议都被采纳。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他们发誓要同生共死。

第二部分("厚恩终难报"到"事异古所稀"): 这里解释了他们自杀的原因——觉得老板的恩情太大报答不完,老板临终要求他们陪葬(治命),他们不敢违抗。这种老板一死员工集体自杀的事,在古代也很少见。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描写殉葬时的场景:三个人走向墓穴时很勇敢,但旁观者(诗人)看得心惊肉跳。最后两句说现在人们读到《诗经·黄鸟》这首诗(就是写这个事件的),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 1. 用现代眼光看很荒诞(哪有让员工陪葬的),但诗人完全站在古人角度,让我们看到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极端忠诚观。 2. 通过"出入相股肱"等细节,让人感受到他们生前关系确实亲密,使悲剧更有冲击力。 3. 最后落到现代人读故事的共鸣,说明这种忠诚与生命的矛盾永远能打动人心。

本质上是在讨论:当恩情、承诺与生命价值冲突时,人该如何选择?诗人没有直接批判,但"惴慄""泪沾衣"这些词暗示了他的同情和不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