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朦胧又到天明。
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
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
感飘零。
一叶扁舟,万念皆冰。
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
甫发行装,愁添眉角云生。
沿堤柳色随风舞,最怪他、惯送征程。
暮天青。
何处琼山,仙阙珑玲。
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
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
感飘零。
一叶扁舟,万念皆冰。
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
甫发行装,愁添眉角云生。
沿堤柳色随风舞,最怪他、惯送征程。
暮天青。
何处琼山,仙阙珑玲。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坐船去杭州扫墓时,与亲友分别的愁绪。全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全过程,情感层层递进。
上片从清晨醒来写起:在种满桃花的院子里醒来,愁绪浓得化不开,昨晚的梦很短(暗示没睡好)。刚睁开眼,看到香炉里还飘着残香,窗外太阳很亮,屋檐下的喜鹊一直叫,仿佛在报春晴——但这些美好反而让漂泊的人更觉孤独。此时坐着小船,感觉所有热情都被冻结了。
下片聚焦离别场景: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只能沉默对视。刚收拾行李出发,眉头就又皱起来了("眉角云生"这个比喻很妙,把愁眉比作乌云)。最气人的是岸边柳树随风摇摆,好像经常送人远行似的(这里把柳树拟人化,埋怨它太习惯离别,反衬人的不舍)。最后望着暮色中的青山,幻想那里是不是有神仙住的玲珑楼阁(其实是愁到极致产生的逃避现实的幻想)。
全词亮点在于: 1. 用"炉香""红日""鹊鸣"等明媚意象反衬愁绪 2. "万念皆冰"四个字把心理感受具象化 3. 怪柳树"惯送征程"这种无理埋怨特别真实 4. 结尾的仙山幻想,把离别愁推到了新高度
本质上写的是我们都有过的体验:明明很难过,却要假装平静;周围越热闹,自己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