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浔阳之水分九派,汇入大海流汹汹。
彭郎矶下忽一折,小孤屹立森当中。
天门阊阖影詄荡,倚傍谢绝蓬莱峰。
江山半壁厄天险,万壑帖伏不敢东。
我来正见白日堕,石级百仞愁难穷。
山神拱揖若相告,昔岁兵革殊匆匆。
敌人何由据要害,岂有飞渡无交攻。
先声后来贵夺隘,誓死并力临其冲。
楼船蔽水箭满眼,彭公飒爽人中龙。
巨雷翻空烈火沸,昼夜但见江光红。
撼山山动贼尽溃,黑云摧拉天无容。
出师以来数百战,湘军此举成大功。
吴头楚尾固筦钥,腹背自与淮淝通。
自从江南殄残贼,长鲸敢作洪涛风。
浮云朝暮互起灭,太息尚有南飞鸿。
移山叠浪挂帆席,隐隐听打寒烟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边小孤山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怀,回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战役。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写景部分(开头到"万壑帖伏不敢东"): 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长江九派汇流的汹涌气势,突出小孤山像天门一样巍然屹立在江心,连周围的山峰都显得矮小。用"万壑帖伏"的拟人手法,表现小孤山震慑群山的威严。

2. 登临怀古("我来正见白日堕"到"湘军此举成大功"): 诗人登山时正值黄昏,百仞高的石阶令人望而生畏。这时仿佛听到山神讲述当年湘军在此激战的往事:敌人占据险要,湘军统帅彭玉麟率水师强攻,炮火连天、江水映红,最终大获全胜。用"巨雷翻空""黑云摧拉"等夸张描写,再现战场惨烈。

3. 感慨抒怀(最后八句): 战后长江恢复平静,但诗人望着南飞的大雁和江上的帆影,听着远处钟声,不禁感慨历史变迁。用"浮云朝暮"比喻战事短暂,"长鲸洪涛"象征和平来之不易。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既有长江奔流的动感,又有小孤山巍然不动的静穆 - 虚实相生:实写山水,虚写历史,通过山神对话巧妙过渡 - 善用比喻:把山比天门,把军队比长鲸,形象生动 - 情感跌宕:从雄奇到悲壮,最后归于苍凉,富有感染力

全诗通过一个小山头的描写,折射出宏大历史画卷,展现了自然之壮美与历史之沧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