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恃势行

夜灯读书史,摽然抚予胸。
奇哉天下士,英雄见略同。
子长叹息芈家事,谓势于人将有穷。
谪仙作诗戒鲸鲵,亦云勿恃风涛之势如白龙。
乃知世上夸毗子,控抟外物终成空。
君不见寡大夫围初得楚,章华台前汗成雨。
郑田周鼎哆然求,齐桓晋文何足数。
一朝乾溪万众溃,饥卧独枕涓人股。
君不见夫差称霸会黄池,诸侯不敢捩眼窥。
临盟争长莫敢拒,吴竟为先晋次之。
中原甫归败笠泽,甬东百家悕可悲。
君不见赵家主父尤雄强,吞灭代北如驱羊。
诈称使者入秦地,威风惊倒秦昭王。
暮年立子一失计,探鷇沙丘终饿亡。
诵诗读史馀,更披金匮书。
章蔡与秦韩,往事尤可吁。
惇欲族诛元祐人,荐福镵碑立诸京。
绍兴五十三家桧掌股,庆元五十九人侂牙龈。
章蔡投荒韩授首,秦亦奄奄泉下人。
当时气势动山岳,如今一窖寒灰尘。
后来视今犹视昔,哀哉踵路双辀倾。
三书读罢灯亦暗,齁齁一枕东方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兴衰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倚仗权势欺压他人的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用生动的历史案例来论证观点。

第一部分(开头到"控抟外物终成空")点明主题。诗人深夜读书有感,发现司马迁和李白都说过类似的话:权势终有尽头,就像白龙依赖风浪也会遭殃。这为全诗定下基调——权势不可靠。

第二部分("君不见"三段)用三个历史悲剧强化观点:
1.楚灵王的故事:他刚当上楚王就大兴土木,贪图郑国土地和周朝宝鼎,结果众叛亲离,最后饿死在野外。
2.吴王夫差的故事:虽然称霸一时,在黄池会盟时压过晋国,但很快被越国打败,落得悲惨结局。
3.赵武灵王的故事:他吞并代北、震慑秦国,却因传位问题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第三部分("诵诗读史馀"到结尾)延伸到近当代。提到章惇、蔡京、秦桧等权臣,他们当年权势熏天,迫害异己,最终或流放或惨死。诗人感慨:当年气焰嚣张,如今不过是一把骨灰。结尾意味深长——通宵读完这些历史,天已破晓,暗示历史教训值得彻夜深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理,楚灵王汗湿衣襟的细节、赵武灵王"诈称使者"的戏剧性场面,都让说理更生动。
2.选取的案例涵盖古今,形成强烈对比:古代君王和宋朝权臣同样栽在权势上。
3.语言平实有力,像"饥卧独枕涓人股"这种画面,不需要解释就能感受到凄凉。
4.结尾留白,让读者自己体会"后来人看现在,就像现在人看过去"的深意。

核心启示在今天依然适用:无论地位多高,如果滥用权力、欺压他人,终将自取灭亡。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就是诗人要我们警惕的。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