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边关的惨烈战斗,充满了悲壮与无奈。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昌平这座边关要塞已守卫千年,而战斗发生在盛夏六月。这里用"黄花"暗示季节,同时"千年戍"强调此地战事频繁的历史。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战场:敌人的号角声在悬崖间回荡,军营帐篷像雪一样覆盖平原。守军苦战到兵器耗尽,孤立无援的小城怎能保全?"雪帐"的比喻既写实又带寒意,"岂瓦全"的反问充满绝望。
最后两句写战败结局:周边要塞都已沦陷,百姓只能任由敌人烧杀抢掠。"腥膻"指代外族侵略者,透着对野蛮行径的痛恨。
全诗通过紧凑的战场特写,展现了守军明知必败仍拼死抵抗的悲壮,以及战败后百姓遭殃的惨状。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都是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将士百姓的同情。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