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呈孙子乐省元

黑貂裘敝出长安,客路春光半已残。
燕市柳从归处折,故园花在梦中看。
处囊壮士犹潜颖,落魄王孙未筑坛。
飘泊风尘还自笑,十年依旧一儒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科举落榜的读书人,在离开京城时复杂的心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失意离京的落魄形象
开头用"黑貂裘敝"(貂皮大衣都穿破了)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穷困潦倒的状态。就像现在有人穿着破旧的名牌西装离开大城市,暗示曾经的努力和现实的落差。

2. 时空错位的乡愁
诗中"归处折柳"(离别时折柳枝)和"梦中看花"形成对比:眼前是离别的凄凉,心里却想着家乡的春景。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让思乡之情更加强烈。

3. 怀才不遇的苦闷
用"处囊壮士"(藏在布袋里的锥子)比喻自己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就像职场中能力强却得不到晋升的人。"落魄王孙"的自嘲,更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4. 十年坚持的自嘲
最后两句最扎心:在风尘中漂泊了十年,自嘲地发现自己还是个穷书生。这种苦笑中带着执着,就像今天北漂多年仍坚持梦想的年轻人,既心酸又令人敬佩。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景物(破衣服、柳枝、花朵)承载深刻情感,把科举失败这种古代常见经历,写得既有画面感又引发共鸣。即使现代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努力却未成功"的普遍人生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