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亚夫先生赠我临帖二册皆山阴父子书也用笔特妙几欲乱真敬报长句
亚夫先生笔墨殊,贻我临册今所无。
山阴父子有彀率,只手双攫金仆姑。
转使有类鹤引吭,回翔宛似鹰顾雏。
雪中韝脱活雕鹗,海底网罥生珊瑚。
明艳春风媚桃李,澄澈秋水排摴蒱。
忽尔绕柱蛇激电,忽尔曳尾龟负图。
公孙剑器太熠耀,宜僚丸弄争须臾。
鸾蹲凤跱各异态,龙跳虎卧皆同模。
钗脚漏痕称晚近,惊沙蓬振追前驱。
技痒难倩麻姑爪,狂笑欲裹司空须。
吁嗟先生胡为乎,行年八十藏菰芦。
早有文章惊帝阙,晚随鸥鹭浮江湖。
空传恩泽在民社,桐乡酒肉杂笙竽。
有时朱颜如醉饱⑴,儿孙满眼终难餔。
嗟我半生久零落,知非年过仍颛愚。
今始登堂拜父友,丈人行辈情急输。
入门惊见形貌古,咤叹不已天为徒。
化肠为筋理则有⑵,鍊身同鹤道岂诬⑶。
休讶先生山泽癯,龙门传记列仙儒。
朝夕过从命饮食,雕盘罗列笋与蒲。
江南橘剖黄玛瑙,潞州酒滴红真珠。
炰鳖脍鲤无不有,折项真见鹅鸭俱。
温言奖勉意良厚,凭几含酡兴未孤。
酣畅不觉发清辨,口道尧夫经世书。
先天后天在指掌,太极无极非画图。
修身更进参同契,戊巳刀圭研上虞。
小子闻之醒聋瞆,宛丘不负循墙趋。
腊雪已尽未归去,又见春风来坐隅。
生平有愿皈道业,扰扰尘心难骤刳。
醴陵终愁筋髓冷⑷,长沙早恐年寿徂。
远游辄思隐悬霤,垣阙竟拟修蓬壶。
结习无如障文字,世缘那便抛妻孥。
筋力柔脆更自哂,仔肩大道非凡驽。
毕万七战全牖下⑸,单豹岩居逢于菟。
十杀一人歘相戒,饮食床第翻畏途。
人生福厉那可定,趋避益令疑难摅。
离垢还期效慧斐⑹,忍欲未得偕林逋。
姚察读经悟空寂(姚察姚畏谦之父读佛经悟一切空寂),孝先蔬食沃醍醐(徐孝先蔬食信佛后证果)。
桂父桐君迹有据(桂父服桂得仙桐君亦古仙人也),金庭石室途非迂。
间关未透成怅望,粗鄙不尽增踟躇。
右军游目眺汶岭,大令鹅群归崇虚。
优劣未可卑饿隶,腾举髣髴皆仙都。
自昔文人慧为业,于道为近乳酪酥。
执册再拜重请益,先生教我当何如。
山阴父子有彀率,只手双攫金仆姑。
转使有类鹤引吭,回翔宛似鹰顾雏。
雪中韝脱活雕鹗,海底网罥生珊瑚。
明艳春风媚桃李,澄澈秋水排摴蒱。
忽尔绕柱蛇激电,忽尔曳尾龟负图。
公孙剑器太熠耀,宜僚丸弄争须臾。
鸾蹲凤跱各异态,龙跳虎卧皆同模。
钗脚漏痕称晚近,惊沙蓬振追前驱。
技痒难倩麻姑爪,狂笑欲裹司空须。
吁嗟先生胡为乎,行年八十藏菰芦。
早有文章惊帝阙,晚随鸥鹭浮江湖。
空传恩泽在民社,桐乡酒肉杂笙竽。
有时朱颜如醉饱⑴,儿孙满眼终难餔。
嗟我半生久零落,知非年过仍颛愚。
今始登堂拜父友,丈人行辈情急输。
入门惊见形貌古,咤叹不已天为徒。
化肠为筋理则有⑵,鍊身同鹤道岂诬⑶。
休讶先生山泽癯,龙门传记列仙儒。
朝夕过从命饮食,雕盘罗列笋与蒲。
江南橘剖黄玛瑙,潞州酒滴红真珠。
炰鳖脍鲤无不有,折项真见鹅鸭俱。
温言奖勉意良厚,凭几含酡兴未孤。
酣畅不觉发清辨,口道尧夫经世书。
先天后天在指掌,太极无极非画图。
修身更进参同契,戊巳刀圭研上虞。
小子闻之醒聋瞆,宛丘不负循墙趋。
腊雪已尽未归去,又见春风来坐隅。
生平有愿皈道业,扰扰尘心难骤刳。
醴陵终愁筋髓冷⑷,长沙早恐年寿徂。
远游辄思隐悬霤,垣阙竟拟修蓬壶。
结习无如障文字,世缘那便抛妻孥。
筋力柔脆更自哂,仔肩大道非凡驽。
毕万七战全牖下⑸,单豹岩居逢于菟。
十杀一人歘相戒,饮食床第翻畏途。
人生福厉那可定,趋避益令疑难摅。
离垢还期效慧斐⑹,忍欲未得偕林逋。
姚察读经悟空寂(姚察姚畏谦之父读佛经悟一切空寂),孝先蔬食沃醍醐(徐孝先蔬食信佛后证果)。
桂父桐君迹有据(桂父服桂得仙桐君亦古仙人也),金庭石室途非迂。
间关未透成怅望,粗鄙不尽增踟躇。
右军游目眺汶岭,大令鹅群归崇虚。
优劣未可卑饿隶,腾举髣髴皆仙都。
自昔文人慧为业,于道为近乳酪酥。
执册再拜重请益,先生教我当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莫亚夫先生赠送书法临帖的深情感谢,同时借书法艺术探讨人生哲理。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书法艺术的精妙描写(前16句)
用生动比喻形容莫亚夫先生的书法:像老鹰抓小鸡般有力,像鹤鸣般流畅,如春风桃李般明艳,似闪电绕柱般迅疾。特别提到这些临摹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展现了王羲之父子(山阴父子)书法的神韵。
2. 对莫亚夫先生的敬仰("吁嗟先生胡为乎"至"炰鳖脍鲤无不有")
描写这位80岁高龄的隐士:虽然隐居江湖,但文采曾震动朝廷,深受百姓爱戴。作者以晚辈身份拜访时,被先生仙风道骨的气质震撼,受到热情款待。餐桌上精致的江南美食暗示着先生高雅的生活情趣。
3. 人生哲理的探讨("温言奖勉意良厚"至结尾)
记录先生酒后畅谈的智慧言论,涉及《易经》的先天后天理论、养生之道等。这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 表达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但放不下世俗牵挂(家庭、文字事业)
- 感叹人生福祸无常,连日常饮食起居都可能暗藏危险
- 列举历史人物(如姚察、徐孝先)通过读经、素食获得精神升华的例子
- 最终以王羲之父子的书法境界作比,认为文人通过艺术修养也能接近"道"的真谛
全诗亮点:
1. 把书法艺术比作"活的动物"(蛇、龟、龙虎等),让静态的笔墨有了动态生命力
2. 通过一顿饭的描写,巧妙展现隐士"大隐隐于市"的生活状态
3. 提出文人困境:既向往超凡脱俗,又难舍人间烟火,而艺术创作成为平衡二者的桥梁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作者捧着字帖再次请教:在艺术与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该如何选择?这个开放式结尾让每个读者都能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抉择。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