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岭

虬枝百尺自干霄,傍石蟠空属后凋。
孤干讵欺天畔雪,倚风先起海门潮。
云垂宝盖阴层叠,月满龙鳞影动摇。
物外山中堪赏处,孤筇无伴意萧萧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松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出孤高坚韧的精神境界。

前两句写松树的姿态:弯曲的树枝像龙一样直冲云霄("虬枝百尺自干霄"),盘绕在岩石上的松树比其他植物更耐寒("傍石蟠空属后凋")。这里用"虬枝""蟠空"等动态描写,把静止的松树写得充满生命力。

中间四句用一组精妙的比喻展现松树的不同风貌:它不畏惧高山的积雪("孤干讵欺天畔雪"),松涛声像海潮般回荡("倚风先起海门潮");树冠如宝盖般层层叠叠("云垂宝盖阴层叠"),月光下松树皮像龙鳞闪烁("月满龙鳞影动摇")。这些比喻既贴切又富有想象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超脱尘世的山中("物外山中"),诗人独自拄着竹杖漫步("孤筇无伴"),虽然孤独却自有一番意境。这个结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不随流俗的心境。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松树人格化,让它成为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松树各种姿态的描绘,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傲然独立的气质。月光下松影摇曳的描写尤其生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静谧又充满生机的山林夜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