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二首 其二 (丁丑)

坦卧高斋里,梦醒还读书。
常忧行有玷,岂虑食无鱼。
晴岳接空阔,浮云看卷舒。
崦嵫红日迫,对此忽踟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悠闲自得又略带忧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日常生活状态:诗人悠闲地躺在高雅的房间里,睡醒后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品行是否有瑕疵("行有玷"),却不在乎生活是否清贫("食无鱼")。这里用"食无鱼"的典故,暗示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在意,更看重道德修养。

中间两句写景:晴朗的山峰连接着辽阔的天空,诗人静静观察浮云自由舒展的姿态。这两句不仅是写景,更象征着诗人向往自由开阔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眼看着太阳快要落山("崦嵫"是日落之处),诗人突然感到犹豫徘徊。这里透露出时光流逝的焦虑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文人面对光阴流逝时的典型心态。

全诗通过日常起居、内心活动、自然景物三个层面,展现了一个传统文人淡泊名利、重视修养,却又对时光流逝感到焦虑的复杂心理。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既有闲适之情,又暗含人生感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典型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