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诗人形象,表达了对真正忧国忧民诗人的敬意,同时讽刺了那些只顾风花雪月的文人。
前两句说真正的诗人总是心怀家国,他们结成诗社互相激励,品德高尚自然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忧国"二字点明这类诗人的精神内核,"德有邻"化用古语,说明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燕子笺》这样的爱情剧词藻华美(这是明末阮大铖写的传奇剧本),但像阮大铖这样的奸臣(阮胡指阮大铖,曾投降清朝)还没死就已被世人唾弃。这里用"已成尘"三字,强烈批判了那些只顾文字游戏却毫无气节的文人。
全诗最妙处在于对比手法:一边是令人尊敬的忧国诗人群体形象,一边是遭人唾弃的卑劣文人个体典型。通过"美矣"与"成尘"的强烈反差,作者清晰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诗歌的价值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诗人的品格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