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鸣秋山人赵景哲
词藻南州客,生来迹类萍。
无家频叹别,失路独飘零。
旅席仍三载,儒冠误一经。
半生嗟旧业,千古掩泉扃。
梁狱书虽切,秦堂怨未醒。
才华馀姓字,河岳失英灵。
绕屋山犹碧,沿池草自青。
空惊魂入梦,那共醉忘形。
新陇徐生荐,芳碑柳子铭。
临风情默默,涕泗想仪刑。
无家频叹别,失路独飘零。
旅席仍三载,儒冠误一经。
半生嗟旧业,千古掩泉扃。
梁狱书虽切,秦堂怨未醒。
才华馀姓字,河岳失英灵。
绕屋山犹碧,沿池草自青。
空惊魂入梦,那共醉忘形。
新陇徐生荐,芳碑柳子铭。
临风情默默,涕泗想仪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赵景哲(号鸣秋山人)的才子。全诗通过对他漂泊一生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位怀才不遇之人的深切同情。
诗的前半部分用"浮萍"作比喻,写赵景哲一生漂泊无依。他像浮萍一样没有固定居所,常常感叹离别之苦,独自在人生路上迷茫前行。虽然读书人身份(儒冠)让他苦读经书,但科举之路(古代考试做官的路)却耽误了他。半辈子追求功名,最终只留下遗憾。
中间部分写他的才华与遭遇。他像汉代邹阳那样在狱中写文章申冤,像春秋时子车氏三贤那样含恨而死。虽然他的诗文才华流传下来,但天地间终究失去了这位英才。"绕屋山碧""沿池草青"的景物描写,反衬出人已逝去的凄凉。
最后写悼念之情。朋友在梦中见到他的魂魄,却再也不能一起把酒言欢。新建的坟茔前摆着祭品,墓碑上刻着纪念文字。诗人迎风站立,默默流泪,回忆着逝者生前的模样。
全诗通过"浮萍""失路""飘零"等意象,塑造了一个典型古代怀才不遇的文士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临风情默默"的细节,没有大声痛哭,而是无声落泪,这种克制的悲伤反而更显深情。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叹息,也暗含对古代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