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竹枝词

都门本是利名关,来去纷纷各不闲。
亦有京官十数载,从无偷眼看西山。

现代解析

这首《都下竹枝词》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京城就像个名利场,人人都忙着追名逐利,连抬头看风景的功夫都没有。

前两句直接点破现象:京城就是个"名利关",人们像赶集似的进进出出,个个忙得脚不沾地。后两句特别扎心:有些官员在京城混了十几年,居然从没正眼看过近在咫尺的西山风景。这里"偷眼看"用得特别妙——不是没机会看,而是心里装着名利,根本无心看。

诗人用"看西山"这个简单动作,暗讽人们被功利心蒙蔽,失去了发现生活美好的能力。就像现在很多人整天刷手机赚钱,却忘了抬头看天上的云彩一样。全诗没有说教,但让人读后忍不住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活成了诗里那些"瞎忙"的人?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