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祠
文公昔叹巡远忠,今人凛凛更称公。
唐家中厄宋季叶,劲草不折悲霜风。
崄巇涛浪屡倾覆,楚国南冠日痛哭。
七尺甘为社稷死,寸心尚冀中原复。
高皇荡寇公魂安,崇堂俎豆朝衣冠。
祠庙千秋杜宇泣,阶墀百尺杉松寒。
天青日白拜祠下,肃如有风动屋瓦。
龙鲸矫矫想像难,独有一言建祠者。
宋多节义昔无俦,偕公勤王皆英流。
让生争死赵与刘,何不配食此江头。
唐家中厄宋季叶,劲草不折悲霜风。
崄巇涛浪屡倾覆,楚国南冠日痛哭。
七尺甘为社稷死,寸心尚冀中原复。
高皇荡寇公魂安,崇堂俎豆朝衣冠。
祠庙千秋杜宇泣,阶墀百尺杉松寒。
天青日白拜祠下,肃如有风动屋瓦。
龙鲸矫矫想像难,独有一言建祠者。
宋多节义昔无俦,偕公勤王皆英流。
让生争死赵与刘,何不配食此江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歌颂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全诗通过对比古今忠臣,展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开头四句用唐代名臣张巡、许远的典故作对比,说现在人们更敬仰文天祥。就像在寒冬中挺立的劲草,文天祥在国家危亡时表现出不屈的气节。
中间八句描写文天祥的遭遇:他像戴着楚国囚徒的帽子(南冠)一样被俘,在惊涛骇浪般的困境中仍心系中原。虽然只有七尺之躯,却愿为国家牺牲,始终期盼收复失地。
接下来六句写后人纪念文天祥的场景:明朝建立后为他建祠祭祀,祠堂庄严肃穆,连屋瓦都仿佛被忠魂撼动。虽然难以想象他如龙似鲸的英姿,但建祠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最后六句赞美南宋的忠义之士,提到与文天祥并肩抗元的赵时赏、刘洙等人,他们争着赴死,建议这些英烈也该在祠堂中配享祭祀。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历史典故,歌颂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同时也呼吁后人不要忘记其他抗元英烈。诗中"劲草不折"、"七尺甘为社稷死"等句,都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