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太平间作,盖为同事家葬事主书记五首 其一

天地无过墓穴宽,此间最近是阴间。
一时恍惚神分处,剥琢如闻鬼扣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阴森的场景,但背后藏着对生死的思考。

第一句"天地无过墓穴宽"说得很夸张——整个天地间最宽敞的地方居然是墓穴。这里用反讽的手法,表面说墓穴空间大,实际暗示死亡才是人最终的归宿,再大的世界最终都归于这一方土坑。

第二句"此间最近是阴间"更直白,直接说太平间(或墓地)是离阴间最近的地方。这种说法让人毛骨悚然,但很真实——这里就是阳世与阴间的交界处。

第三句"一时恍惚神分处"写人的精神状态,处在生死交界时那种精神恍惚、魂魄游离的感觉。可能是作者参加葬礼时的真实体验,也可能是想象死者临终时的状态。

最后一句"剥琢如闻鬼扣关"最吓人,写听到像鬼敲门的声音。"剥琢"这个拟声词用得很妙,既像敲门声,又像指甲刮擦的声音,在安静的太平间格外清晰,把恐怖氛围推到顶点。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葬礼场景,通过夸张的对比(天地vs墓穴)、真实的细节(鬼敲门声)、精准的心理描写(恍惚感),让读者感受到生死之间的恐怖与虚无。没有直接说教,但让人自然联想到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