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感
锦不可为冠,稻不可为齑。
物虽负美质,适用那得齐。
束发事柔翰,怀抱献金闺。
溲勃各有长,投之在良医。
外吏尚干局,锐者可剸犀。
资力天所禀,不在古与稽。
清庙鸾铃刀,漫然试割鸡。
用才或相违,不如委沟溪。
樊笼羁逸翮,盐车困霜蹄。
自昔有不遭,何为叹颠隮⑴?
物虽负美质,适用那得齐。
束发事柔翰,怀抱献金闺。
溲勃各有长,投之在良医。
外吏尚干局,锐者可剸犀。
资力天所禀,不在古与稽。
清庙鸾铃刀,漫然试割鸡。
用才或相违,不如委沟溪。
樊笼羁逸翮,盐车困霜蹄。
自昔有不遭,何为叹颠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打比方,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如果没有被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再好的才能也会被浪费。
开头用两个生动的比喻: - 锦缎虽然华美,但不能拿来做帽子(太软不实用); - 稻米虽然珍贵,但没法当腌菜(特性不匹配)。 就像人虽有才华,但如果硬塞到不适合的岗位,反而会显得一无是处。
中间列举了四种典型错配: 1. 文人当官:书生抱着文章想建功立业("怀抱献金闺"),但治国需要实际才干; 2. 武将文用:像能劈开犀牛的猛将("锐者可剸犀"),却被派去管琐事; 3. 大材小用:祭祀用的宝刀("清庙鸾铃刀")拿来杀鸡,纯属浪费; 4. 束缚天才:关在笼子里的雄鹰("樊笼羁逸翮"),拉着盐车的千里马("盐车困霜蹄"),根本发挥不出本事。
最后诗人点破:自古以来就有怀才不遇的事("自昔有不遭"),何必抱怨命运不公?看似豁达,实则暗含对人才浪费现象的讽刺。
全诗精髓: - 像现代职场中,让技术天才去做销售,让创意人才搞行政,结果双方都痛苦。 - 提醒我们:既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也要给人才合适的成长空间。 - 那些觉得"自己没用"的人,可能只是还没遇到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