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鄂州职方使安南

皇帝在位阅七载,九州四海歌太平。
乌弋黄皮禀汉朔,旅獒越雉来周京。
安南君长处炎徼,北面久已输忠诚。
前年玺书予封爵,吾宗学士立阉曾南征。
归来陈风对宣室,为言此地无兵争。
鹦鹉鱼游浪泊水,庵罗果熟安阳城。
今年羽书忽驰至,族类不合仇相倾。
蛮王更制略下邑,都尉倔强投昆明。
凭陵三郡势莫敌,女无缲茧男无耕。
触蛮之斗岂足计,只怜蹂躏忧苍生。
相如谕蜀有往事,诏旨特简才臣行。
职方亭亭起三楚,须眉如戟双曈晶。
昔年执法昆弥道,近襄九伐尤峥嵘。
大臣推毂立召见,至尊御殿亲书名。
天语殷勤劳《四牡》,一时饯送来公卿。
双旌翘翘出北阙,八座赫赫过南荆。
乘秋直入交州郡,雕题负弩遥相迎。
凭君片言谕大义,调和二氏无佳兵。
功成上书报天子,不用京观封长鲸。
伏波铜柱邈千岁,壮哉尔与同英声。
呜呼男儿万里远游志亦足,不尔蜗庐局蹜虚吾生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一位叫杨鄂州的官员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盛世背景(开头到"为言此地无兵争") - 先说皇帝治国有方,天下太平,连偏远地区都来朝贡。用"乌弋黄皮"(西域人)、"旅獒越雉"(进贡的珍禽异兽)这些具体例子,展现国家强盛。 - 提到安南原本臣服明朝,两年前朝廷还派使者去册封过,使者回来说那里很和平,用"鹦鹉鱼游""庵罗果熟"描绘成世外桃源。

2. 突发战乱("今年羽书忽驰至"到"只怜蹂躏忧苍生") - 笔锋一转说突然接到战报,安南内部发生权力斗争,像"触蛮之斗"(典出《庄子》的蜗角之争)形容这是小规模冲突。 - 但百姓遭了殃:"女无缲茧男无耕"——女人没法养蚕,男人没法种地,说明战争破坏民生。

3. 临危受命("相如谕蜀有往事"到"八座赫赫过南荆") - 朝廷决定派使者调解,就像汉代司马相如曾安抚蜀地一样。选中杨鄂州是因为他: - 外貌不凡("须眉如戟双曈晶"胡须像戟一样挺拔,眼睛炯炯有神) - 有外交经验(曾出使云南) - 皇帝亲自送行("天语殷勤劳《四牡》"用《诗经》典故显示重视)

4. 殷切嘱托("乘秋直入交州郡"到最后) - 想象杨鄂州到达安南的场景:当地人会隆重迎接("雕题负弩"指纹面人扛着弩箭开路)。 - 希望他能用言语化解矛盾("调和二氏"),别用武力镇压。 - 最后用两个历史典故激励他: - "伏波铜柱":东汉马援平定交趾后立铜柱表功 - "蜗庐局蹜":对比蜗居的狭隘,赞美万里远行的男儿志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讲故事一样有起承转合,从太平到战乱再到选使调解,层层推进。 - 用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内斗比作虫子打架(触蛮之斗),把百姓受害比作蚕不能吐丝。 - 对主人公的描写既写实又带点武侠小说般的英雄气概(胡须像兵器,眼睛发亮)。 - 最后升华主题:好男儿就该做大事,体现明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