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五月二日东山大忠祠祝文信国公生日 其二 (己亥稿下,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冬)

公生端平间,厥岁曰丙申。
谁云火德衰,魁杓指朱鹑。
郁郁富田乡,紫云气氲氤。
日月既合朔,其夕生伟人。
天鸡声一鸣,龙挟云而神。
安知阳九厄,遂肇揽揆辰。
朝纲正颓坠,正士多丧沦。
真魏两大儒,不使秉国钧。
震电惊明堂,天意为之嗔。
空下罪己诏,满目嗟胡尘。
咄咄蒙古师,迫人过女真。
是岁楚蜀吴,将帅奔命频。
所幸奇渥温,斥地北海滨。
姑缓南牧师,匪曰虏气驯。
小朝誇天堑,文学仍彬彬。
公生二十年,宝祐纪丙辰。
一举冠东南,对策登紫宸。
忠肝发古谊,识者王应麟。
蹉跎二十年,遂成不朽身。
得年四十七,为寿千万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号文山,谥号信国公)而写的生日祝词。全诗用通俗豪迈的语言,讲述了文天祥不平凡的一生,歌颂了他的忠肝义胆和民族气节。

诗歌开篇先交代文天祥的出生背景(1236年南宋端平年间),用"紫云氤氲""天鸡鸣叫""龙腾云间"等祥瑞意象,烘托这位伟人降生时的不凡气象。接着笔锋一转,描绘当时南宋面临的危局:朝政腐败、贤臣被排挤(真德秀、魏了翁两位大儒不得重用)、蒙古大军压境,朝廷却只会下罪己诏做表面文章。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蒙古铁骑势如破竹("咄咄蒙古师"),另一方面南宋小朝廷还在自夸长江天险,沉迷诗词歌赋("文学仍彬彬")。就在这样危急存亡的时刻,20岁的文天祥考中状元("对策登紫宸"),他的忠义品格连考官王应麟都为之赞叹。

最后诗人感叹,虽然文天祥只活了47岁,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遂成不朽身")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全诗最动人的是"为寿千万春"这句——肉体生命虽短暂,但精神生命却能永垂不朽,这是对英雄最高的礼赞。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历史人物写活,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既展现英雄的崇高,也不回避时代的黑暗;最后升华出"精神永恒"的深刻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人格力量。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