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放达豁达的心境,以及对人生某些阶段的感慨。我们来逐句分析:
1. 漭泱无穷放此怀,人间著处有高台。 - 诗中“漭泱”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人间著处有高台”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这里给人一种开阔、豁达的感觉,仿佛作者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2. 病随山水还欹枕,老愧风花又过淮。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由于年老体弱、生活困顿而不得不依赖床榻休息的无奈。“风花”指风中的花朵,象征美好事物,而“过淮”可能是指经过某一地方或阶段。作者感叹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追求美好,却最终只能在病榻上怀念。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和伤感。
3. 几句自家真意思,满船书册古尘埃。 - 这一句是说,作者自认为有一些真意和想法,但这些想法和情感都被岁月侵蚀,淹没在书册和尘埃之中。这里反映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思想被时间磨灭的无奈。
4. 云山圈出洪头路,一幅分明太极开。 -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勾勒出一条通向洪洞(地名)的道路,而“太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这两句诗以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中美好时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虽然风华不再,但是内心仍然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自然和时间时的淡然与超脱。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