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尘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我闻富有石季伦,
楼台五色干星辰。乐如天乐日夜闻,锦姝绣妾何纷纷。
真珠帘中,姑射神人。文金线玉,香成暮云。孙秀若不杀,
晋室应更贫。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苍茫金谷园,
牛羊龁荆榛。飞鸟好羽毛,疑是绿珠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洛阳尘》通过对比洛阳的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繁华落尽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到“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意思是说,曾经生活在洛阳城里的人们,如今都化作了洛阳的尘土。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都已烟消云散。

接下来,诗人提到“石季伦”,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富豪,他建造了华丽的楼台,五色斑斓,仿佛能触及星辰。他的生活极尽奢华,音乐如同天籁,日夜不绝,身边围绕着美丽的女子,生活如梦境般美好。这里的描写展现了洛阳曾经的富丽堂皇和纸醉金迷。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提到“孙秀若不杀,晋室应更贫”。孙秀是西晋时期的权臣,他的暴行导致了晋朝的衰败。诗人在这里暗示,如果没有孙秀的杀戮,晋朝或许会更加贫困。这其实是一种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权贵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判。

接着,诗人描绘了洛阳的现状:“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苍茫金谷园,牛羊龁荆榛。”曾经的洛阳,如今只剩下荒凉的景象,伊水侵蚀了道路,墓石上长满了青苔,曾经的金谷园变得苍茫,牛羊在荆棘丛中吃草。这些描写展现了洛阳的衰败和荒芜,与开头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提到“飞鸟好羽毛,疑是绿珠身”。绿珠是石季伦的宠妾,传说她美丽非凡。诗人看到飞鸟的羽毛,不禁联想到绿珠的身影,暗示着曾经的美人如今也化作了尘土。这里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比洛阳的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繁华落尽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描写,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同时也对权贵的腐败和社会动荡提出了批判。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具体的景象和人物,传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让读者在感叹之余,也能引发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