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忆山寄僧》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山中清净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尘路谁知蹋雪踪”,意思是说,在世俗的道路上,有谁知道我曾踏雪寻访的足迹呢?暗示自己在尘世中奔波,却无人理解内心的追求。
第二句“到来空认出云峰”,写的是来到山中,只能依稀辨认出云雾缭绕的山峰,暗含一种迷茫和怅惘,似乎山中的清净也并非轻易可得。
第三、四句“天晴远见月中树,风便细听烟际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景:晴朗的夜晚,远远望见月光下的树木;微风吹来,隐约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这两句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山中的静谧与超脱。
第五、六句“阅世数思僧并院,忆山长羡鹤归松”,意思是说,经历世事纷扰后,常常想起与僧人同住的寺院;回忆山中生活,总是羡慕仙鹤归巢、栖息松间的自由。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新愁旧恨多难说,半在眉间半在胸”,直接抒发内心的苦闷:新的忧愁、旧的遗憾,难以言说,一半挂在眉头,一半压在心头。这种含蓄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通过对比尘世与山中的生活,展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超脱的渴望,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