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湖州 其一

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
行缠剩欠江湖债,未著袈裟已出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

第一句"秋色频于客鬓加"用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比喻自己作为异乡人头发渐渐变白,暗示在外漂泊的时间很长。

第二句"归期犹自叹无涯"直接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但归期却遥遥无期,充满无奈。

第三句"行缠剩欠江湖债"说自己像欠了江湖的债一样,不得不继续在外奔波。这里的"江湖债"是比喻说法,指生活的重担。

最后一句"未著袈裟已出家"最妙,说自己虽然没穿僧袍,但已经像出家人一样远离家乡亲人。用出家人作比,突出了孤独感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把游子思乡的愁绪表达得深刻动人。特别是最后用"出家"来比喻漂泊状态,既新颖又贴切,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0